世界上第一部能拍照片的手机,是在2000年由日本夏普推出的J-SH04,内置11万像素CCD摄像头。世界上第一部能拍视频的手机,没有具体考证,但在我的印象里,手机拍视频大概是从2010年发布的iPhone 4开始。
借助背照式CMOS,iPhone 4可以拍摄720P「高清」视频,并且可以带来相当可用的画质。对你没听错,720P「高清」,在那个绝大多数手机还不是视网膜屏幕的年代,720P已经是相当可观的分辨率了。
而时至今日,高像素旗舰手机基本都可以拍摄4K HDR视频,一些大底安卓手机甚至还可以拍8K视频,几乎快赶上了专业视频拍摄的规格。很多导演也开始尝试使用手机,替代沉重的专业摄影机,进行视频短片创作。
但光是能拍还不够,还要能拍得到、拍得好。
手机录制视频,之所以能够渐渐被专业人士所采纳,除了CMOS硬件规格的持续升级外,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在于软件算法的技术突破,才足以让手机大小体积的设备,成为导演手中的视频拍摄工具。
比如在刚刚结束的FIRST电影节上,我们就看到了很多使用手机拍摄的短片电影作品。FIRST青年电影展COO高一天在2022 vivo × FIRST超短片主题论坛现场中表示:至2022年,超短片单元已经成长了3年,3年内我们从官网通道收到了2800部作品,背后就是2800个创作者以及团队。今年便携式设备拍摄的比例超过55%。可见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选择手机这种轻量化工具进行创作。
让人印象深刻的,莫过于通过vivo手机拍摄的5部获奖短片了。《伶仃》讲述一场具有普世情感的、关于亲情的对话,《游者多未惧》记录了疫情过后的武汉一群游泳队中年人相约跳东湖的故事,《高速公路》用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去高速公路和父母见面的故事,《时间病》以高中生视角讲述高考前后的复杂心态,《吐车上二百》讲述了网约车司机夜里接到醉汉,与呕吐斗争到底的故事。
在看过5部获奖短片之后,大大超出了我对手机拍摄视频质量的期待。《伶仃》中清晰的展现昏暗室内演员的表演细节;《高速公路》中充满呼吸感的主角奔跑镜头;《吐车上二百》中多种拍摄视角相互配合下的沉浸式画面观感,都让人感受到手机视频的拍摄能力已经从过去的「可用」,达到了现在的「好用」甚至于「专业」的程度。
你可能会有所质疑,一部小小的手机也能拍电影?但事实确实如此,vivo X80 Pro作为「移动影像天花板」,在5位短片导演手里,实打实地上演了电影级专业应用的实操性。
这背后不只是让导演们举起手机、开动他们的大脑施展才华那么简单,手机拍摄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科技元素,透过人性化专业影像技术的提升,X80系列蔡司电影风格、4K极夜视频拍摄等多种功能的优化方便创作者在特殊场景的拍摄,让手机视频拍摄向更加专业的「电影级」效果看齐。
那么问题来了,手机是如何做到能够「拍电影」的呢,或者说,一部能「拍电影」的手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。
首先是「4K画质」。
我认为首先需要「电影级」的画质,特别是在夜景视频这种极限场景之下,如果手机依然能拍出画质上佳的4K视频,那么就真的可以胜任导演手中的创作工具。
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4K电影的背景。在201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上,《浩劫》、《林肯》、《希区柯克》、《阿拉伯的劳伦斯》和《我的朋友,我的同学,我爱过的一切》五部影片以4K格式呈现,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清晰体验,电影播放也在2013年正式进入「4K时代」。
4K技术的到来,让电影画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将4K图像投射在大屏幕上时,即使是在距离屏幕高度1倍的近距离观看也不会看到像素结构。高精度的细腻影像对各种色彩和光亮的表现更丰满,甚至电影中的火焰似乎真的能使人感到热浪袭来。原来典型的阴影现象就会消失,而且绝对再也看不到单个的像素点。
虽然对于智能手机来说,拍摄4K或者8K视频并不是什么难事,只要传感器像素足够即可。但在夜景和HDR效果上,手机跟专业电影机之间的差距,可能跟座机与手机之间的差距一样大。
在逆光与夜景环境下,手机4K视频的拍摄效果,需要通过软件算法充分激发硬件能力。vivo X80 Pro独家配备1/1.3英寸超大底主摄、独家定制GNV芯片、搭载蔡司T*光学镜头、采用行业顶尖的超低色散高透玻璃镜片,依靠拥有超强光线汇聚能力与镜头解析力的影像器件,更好地在夜景场景下进行视频采集。
自研V1+芯片的辅助算力大大加强的夜景和HDR场景下视频成像效果,比如极夜视频降噪算法、速度快、功耗低的极速内存管理系统,以及摄像头模组、主芯片、vivo自研算法提升等各方面的通力配合,让X80系列在视频拍摄时实现夜景与HDR实时切换的一键视频HDR功能。
在短片《伶仃》的开场中,昏暗的小房间里,男主角脸部的光影色彩变换,将vivo X80 Pro的4K拍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我很难在画面的暗部发现噪点痕迹,人像脸部的明暗关系也很真实,真的不像是一部手机能够捕捉到的光影。
有了4K夜景和HDR,距离「电影感」还有关键一步,就是大光圈虚化。
显然在手机大小的设备中,我们只能靠「计算摄影」来实现虚化效果。vivo与蔡司深度合作,将蔡司电影风格的拍摄效果复刻到手机中,带来「蔡司Cinematic电影虚化」,独有的椭圆型光斑和2.39:1比例的画面风格更有电影的味道。
全场景4K拍摄以及堪比专业镜头的光斑虚化,让vivo X80 Pro拥有更接近专业的「电影级」画质。
接下来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拍摄刚需,就是防抖。
在传统电影工业中,一般会使用斯坦尼康设备进行物理性防抖,个人拍摄者也会使用类似DJI RS系列这样的手持稳定器,为FX3或者A7S3摄影机实现防抖。
到了vivo X80 Pro这里,也有物理防抖装置——微云台技术。
拥有微云台的50mm焦段人像镜头,打开了运动场景的拍摄视野,让短片导演们能够不借助外部稳定器设备,单纯依靠手持运镜,去实现创意十足的动态镜头语言。
在短片《高速公路》中,小球员翻墙后在田埂里奔跑,有以小段追在身后的画面,就是导演手持vivo X80 Pro跟在后面捕捉到的。微云台技术配合EIS防抖,提供了非常稳定的跟拍画面。
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《吐车上二百》,手机的人像微云台防抖技术等多种拍摄能力相互配合,加上vivo自研芯片V1+的极夜降噪算法,将深夜的美妙光影与漂移起来的车内场景出色呈现。
当一段段「电影级」素材片段被录入手机存储之后,我们还可以直接在X80 Pro这块2K分辨率10bit色彩屏幕上,进行预览、剪辑、以及上传操作。对于视频拍摄爱好者而言,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全部流程,而在短片导演手里,这些高质量素材也能带给专业后期更多可操作空间。
最后我们不要忘了,手机摄影具体天生的便携性。这种便携性不仅体验在短片中,能够以轻量化的小身材在导演手中闪转腾挪,更广泛的意义,还存在于每一位用户的口袋中,随时掏出来就能变身创作者,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次精彩瞬间。
手机,真的可以用来「拍电影」。
对于我来说,手机拍摄带来了一项最特别也是最可贵的优势,那就是自然。
手机成为更主流的拍摄工具,人们越来越多的用手机拍摄来表达自我、分享生活。一方面给予了拍摄者更自由的创作空间,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有思考、想表达,创作者都可以拿起手机记录灵感。另一方面,在拍摄过程中,手机天生具备的日常感更容易打破拍摄双方之间的壁垒,让影片叙事的角度更加自然、也更具生活化与真实感。
影片《游者多未惧》的导演为还原真实情景,选择请武汉当地跳了30年东湖的素人进行拍摄。相较于专业设备而言,手机的便捷性和隐蔽性更容易打破非职业演员的不安与拘谨,从而更加真实地展现疫情后人们的生存状态。
vivo在影像赛道上的技术突破,在FIRST电影节导演的手中,通过一部部精彩的短片,向我们表达了用什么器材拍并不重要的体会。可见手机影像的进步,为视频创作带来了更大的拍摄便携性与空间多变性。
vivo在全球拥有4亿用户,虽然不是每一台手机,都像X80 Pro这样拥有顶级视频影像能力,但每个人的生活和创造力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而vivo影像的使命,就是通过人性化专业影像技术,给予每个人表达和创作的自由空间,让更多人感受科技赋予创作的美妙,享受创作的乐趣与意义。
4亿用户,就有400000000种手机摄影的无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