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7月,国家决定在深圳、珠海、汕头和厦门建立特区。43年过去了,四个特区中,深圳无疑是最成功的,GDP全国第三,仅次于上海和北京,而汕头的GDP排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百名开外,差距太大。

经济特区那么多,为何深圳最成功?深圳最开放,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插图

深圳福田CBD日出

经济特区那么多,为何深圳最成功?这个问题很多人回答过,值得谈论一番。

最初深圳经济特区只有327.5平方千米,仅占深圳总面积1997.5平方千米的1/6,但是深圳经济特区却是当时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,当年有人统计过:深圳经济特区的面积,比全世界所有的特区面积都要大。

深圳的优势不仅在于特区面积大,也在于国家期望大。1979年1月到1981年3月,短短2年多时间,深圳的行政级别由县级市到地级市,再到副省级城市,坐火箭般地连升三级,和广东省会广州一个级别。

经济特区那么多,为何深圳最成功?深圳最开放,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插图1

深圳罗湖区

深圳还有一个重大优势是其他特区所具备的,距离香港最近。虽然现在深圳的GDP已经超过香港,但是在40多年前,是一个天一个地。在我们对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十分陌生的20世纪70年代末,深圳利用临近香港的区位优势,抓住机遇,瞄准了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,加入了国际产业链。

深圳开放第一天就按照国际惯例办事,与港台建立“前店后厂”的互补式合作,抓住“三来一补”的外向型加工模式,大力发展加工贸易。

深圳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先从罗湖开始,因为罗湖最靠近香港,最能吸引投资者,可以节约开发的投资,最快收回投资。

经济特区那么多,为何深圳最成功?深圳最开放,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插图2

深圳罗湖口岸

1980年,深圳动员起成千上万的建设队伍日夜奋战,80多万立方米的罗湖山终于被夷为平地,罗湖很快被填高了2米,低洼处填高了4米。曾经的低洼泽国,变成了道路纵横、高楼大厦林立的新城。

深圳要感谢一个好市长——梁湘,他生于1919年11月,是个老革命,1937年就奔赴延安,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出生入死。1981年10月至1985年8月,梁湘任深圳市委书记、市长,他当年一到深圳,就让负责基本建设的副市长罗昌仁不要局限于罗湖口岸的2平方千米,要在38.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全面干起来,要把“饼”做起来。

经济特区那么多,为何深圳最成功?深圳最开放,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插图3

深圳深南大道

梁湘还邀请国内外108名工程师参与制定深圳城市规划,1982年11月,《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》出炉,提到建设深圳经济特区,要以工业为重点,兼顾商业、农牧、旅游、科研等方面。现在来看这份规划的内容很常见,但是在当年可谓石破天惊,很有前瞻性。

深圳的成功,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,缺一不可,你赞同这一观点吗?欢迎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