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式推理——虽然没有任何时间限定,但这四个字在推理迷心中,却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时刻,即维多利亚时代侦探小说的气质。这些小说常见于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,阿加莎·克里斯蒂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。

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,英式推理逐渐没落,一并远去的还有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余晖,硬汉派和社会派取而代之,成为最受欢迎的推理小说流派。

而今天,英式推理这个词和新英式推理小说却再次流行起来。比如今年四月,由接力出版社引进的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,就是这样一本“现象级畅销书”。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大火,复古潮流席卷到了推理界插图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,理查德·奥斯曼著,接力出版社2022年4月。

该系列出版一年半以来,占据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畅销书榜top1长达六十周之久,全球销量突破500万册,不仅是英国本土读者,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的英式推理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,一共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这本书的版权,在本格推理盛行的日本,更是荣登2021年三大榜单的海外榜:“这本推理好想读!”、“周刊文春推理BEST10”和“这本推理了不起”。

像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这样的纯正英式推理大火,是否意味着复古潮流席卷到了推理界?什么是真正的英式推理?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又做对了哪些呢?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英式推理。

何为英式推理?

推理小说诞生于美国,盛行于英国。

短篇推理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是英国作家柯南·道尔,他笔下的“福尔摩斯”几乎定义了“侦探”这一形象。而福尔摩斯本人,则是地道的英国角色。

长篇推理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是阿加莎·克里斯蒂,虽然她笔下最出名的侦探波洛来自比利时,但阿加莎给推理界带来的最大贡献并不是这个角色,而是她的写作思维和技巧——这也是本格推理的标杆。

仅通过上面两个最简单的例子,就可以看出,侦探小说,或者说推理小说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几乎等于英式推理。它由英国人创作,故事舞台无非是被浓雾包围的伦敦或悠闲的英式乡村,人物的言行举止、关系网络都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折射。

如今,推理小说早已包罗万象,但说到英式推理,依然是大多数推理迷心中最纯粹、最标准的推理小说模式。

英式推理不只是本格派推理,而是在本格派的基础上有更多英伦风格的展现,在我看来,有三个关键词,多少可以代表“英伦风格”。

第一个词,规则。

推理小说需要讲究规则,因为它具备游戏性和公平性。规则并不是在推理小说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确立的,而是随着推理作品越来越多而逐渐形成。所谓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

最著名的当属范·达因的“侦探小说二十守则”,和诺克斯的“十诫”。两位当时极具号召力的推理作家试图给推理小说做一个说明手册,或者说,至少做个用户须知。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大火,复古潮流席卷到了推理界插图1

范·达因,原名威拉得·亨廷顿·莱特(1888年10月15日~1939年4月11日),欧美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之一,创作了旨在规范推理小说写作的“范·达因二十则”,对后世推理小说的创作影响颇大。

即便在当时,这份“用户须知”也有诸多苛刻之处,属于单方面的霸王条款,并无道理可言。但“用户须知”的初衷显然并不是为了保护用户,而是为了保护产品——保护推理小说这个“产品”。

这些规则发表于1928年,短短两年后,长篇黄金时代的大门就会被打开,我们当然不能因此下因果判断,说因为有了规则,所以推理小说发展了。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,这些被后世读者、甚至当时的部分推理作家诟病的“守则”至少并没有阻碍推理小说的发展。

因为所有人都知道,推理小说确实有规则,范·达因和诺克斯写下的只不过是其中显性的一部分,还有更多隐性规则,他们没有写,但整个推理界都在遵守。英国推理界,格外遵守。

这些隐性的规则里,就包含了推理小说区分于其他类型小说的种种“不合理”。比如“凶手不能伤害侦探”,这在现实中是相当无厘头的事情,要知道,推理小说中,凶手为了阻止别人发现自己,会接二连三犯下新的罪,哪怕是无辜的路人,只要发现了对其不利的证据,都会被灭口。而整本书中,所有人都知道的那个最大威胁“侦探”,凶手却绝不会去伤害他,甚至还与他谈笑风生。

再比如警方都十分信任侦探,当然早期作者也会做一些包装,像波洛本身就是享誉世界的大侦探,福尔摩斯帮助皇室破过案子之类,可这些简单的包装写着写着也开始敷衍起来,到了今天,日本的本格推理甚至连普通学生都可以直接站在警方之前破案。说起来当然很滑稽,但这就是推理小说界的隐性规则之一,侦探至上。

例子可以无穷尽地举下去,而例子越多,就说明推理小说的隐性规则越多,这些规则放到一起,就会变成一种名为本格推理的样板戏,而又因为前面介绍过,本格推理的黄金时代是英国作家唱主角,所以,经典的三段论推理出的结论是:英式推理变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写作形式。

在英式推理中,凶手、侦探、嫌疑人都会遵守一定的规则,比如凶手要聪明,不能是因为暴力和冲动而杀人,嫌疑人要尽力配合侦探,不能随处乱跑,侦探则是一定要发现真相,然后和凶手用较为文雅的方式解决这起事件。

这里,就可以接到英式推理的第二个关键词:绅士。

绅士,一定是英国精英角色的代表,而推理小说中的角色也大多为精英(前面说了,凶手要谋杀,而非冲动杀人,“谋”这个字就是当时的英国精英独享的),阅读推理小说的人,也是精英。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大火,复古潮流席卷到了推理界插图2

《福尔摩斯历险记》(1984)剧照。

当这种绅士感呈现在小说中时,就会变成一种不急不缓的独特节奏。邻居家房子着火了,绅士不会大喊大叫,而是慢悠悠地告诉别人。路上被人踩了鞋子,也绝不会破口大骂,而是说没关系。发现了命案的真相,侦探也不会急着指认凶手,而是等到所有证据都收集完毕、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上,才会召集所有人集体开大会,宣布凶手的名字以及作案手法,自然还有最关键的,他是怎么发现的。

英式推理中最经典桥段莫过于侦探指认凶手的场景了,一群人围坐在同一空间,凶手也在此列,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,莅临聆听侦探大段的推理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我们跳出故事,会惊讶地发现凶手居然和读者一样,享受这一过程。而这个场景的独特之处,就在于如果你把侦探的话消音,整个场面看起来十分像老师在给学生上课,比起善与恶的对决,它更像一堂逻辑知识的传授课。

这种在其他类型小说看来不具备任何真实感的场景,却是英式推理最至关重要的桥段,也是推理小说诞生的本源——科学教育。而推理小说的爱好者,尤其是本格推理迷,真正痴迷的也正是所有绅士都遵守同一个规则,并在此范围内,展现逆转与意外。

第三个关键词,幽默。这一点无法用一些特定的例子和场景来举例说明,但却是英式推理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词。

英国人有特有的幽默感,这种幽默感通常被包裹在对话当中,令人会心一笑。我们在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中,就能看到诸多可以令人联想到阿加莎式小说的独特幽默对话。

以上三点,勾勒出了英式推理最基本的特征:缓慢有序,舒适宜人,略带幽默。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

的传承和独特

以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为代表的现代英式推理小说,有一个更加被人熟悉的叫法:Cozy Mystery(舒适推理)。它多少浓缩了前述的“缓慢有序,舒适宜人,略带幽默”三个特征。

这种叫法也常用于描述阿加莎·克里斯蒂的小说,它把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中“慢节奏、幽默、绅士”这些特征放大,变成了独有的风格。但在我看来,舒适推理并不意味着这部作品就不能曲折,案件也不一定是简单的,“舒适”只是一种写作风格,内容上和本格推理的“硬核”没有冲突,所以我还是习惯叫它们“英式推理”。

很显然,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就是这样一部表面“舒适”,实则“硬核”的英式推理。

故事的主人公是四位平均年龄77.5岁的老人,他们生活在英国一个乡村高档养老院内。这四位老人曾经都有不平凡的人生,所以面对看似无聊的老年生活,他们想要寻求一些刺激。

于是,他们每周四定期组织聚会,研究现实中警方未破的悬案,故名“周四推理俱乐部”,而就在他们以此为乐的时候,身边真的出现了杀人案,而且是连环杀人,四位老人当仁不让承担了侦探的工作。

以上是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的故事简介,光这个设定,推理迷们就能联想到太多英式推理的元素。

首先是书名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,很显然出自阿加莎·克里斯蒂著名短篇集《死亡草》中的“周二晚间俱乐部”。同样是一群人定期聚会,聚会主题就是破解谜案。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大火,复古潮流席卷到了推理界插图3

《死亡草》,阿加莎·克里斯蒂著,晓谢译,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7月。

而《死亡草》的主角是阿加莎笔下另一位著名侦探——马普尔小姐,这也和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中的老年侦探团如出一辙。

所以,如果是资深推理迷,或者英式推理的爱好者,光看到书名,脑海中就已经对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的气质有了一个初识。

其次是舞台,英国乡村的养老院。这种典型的封闭式环境预示着这将是一本本格推理。本格推理和社会派、硬汉派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局域网,而非互联网,侦探不用满世界跑,只需要在有限的空间、有限的嫌疑人中揪出那个凶手就可以了。

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、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这些经典的英式推理,虽然穿越了国界,但本质上还是封闭空间、限定人数内发生的故事,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中的养老院就是这样一封闭空间,作用和马普尔小姐系列中的圣·玛丽米德村是一样的。

我们再来看作品中的“侦探行为”:侦探是“老人”,案件、线索等来源是“旁人转述或阅读报纸”,然后通过“聚会讨论”来得出真相。这些信息都指向一个关键词——安乐椅侦探。

顾名思义,安乐椅侦探是指只需在安乐椅中收集相关信息就可以破案的侦探,因为整个破案过程完全与“行动能力”无缘,所以这种侦探的形象和侦探方式也就非常契合英式推理。如推理史上最著名的“角落里的老人”,就产自英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需要给安乐椅侦探一个必须限定在有限空间内的理由。太聪明了所以不用出门就能破案,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,或者说不是唯一的理由,这只会让侦探显得自负。聪明的作者们找的理由五花八门,角落里的老人是“老人”,尼禄·伍尔夫是“胖子”,马普尔小姐是“乡下老妇人”,林肯·莱姆是“瘫痪”……殊途同归,这些安乐椅神探都有“弱势群体”的特征。

再回到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,我们会发现,四个老人同样是弱势群体,不管他们的过去如何风光,到了这个养老院,就是过一天算一天的老人。

在传统的娱乐小说中,以弱势群体为主角的小说并不多见,而安乐椅侦探这个类别却将这个主题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出来。所以当我们在阅读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时,即便抛开那些精巧的本格诡计和暗潮涌动的连环杀人,光是四位主角的人物弧光,就足以受到感染与鼓舞。

至此,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做到了一部标准的、成熟的英式推理该有的一切,如果放在黄金时代,也将是一部不容忽视的作品。但在今天,标准的英式推理绝不是畅销的唯一理由。

作者理查德·奥斯曼作为英国电视名人,身兼导演、制片人、演员等数职,多年积累的职业经验在他创作这本处女作的时候带来了帮助。

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大火,复古潮流席卷到了推理界插图4

理查德·奥斯曼,英国电视名人,除了主持超人气节目,还身兼导演、制片人和喜剧演员数职,但他的终极梦想是当一名作家。奥斯曼中年开始写作,处女作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助他一举拿下英国国家图书奖(British Book Awards)2021年度最佳作家奖。

简而言之,除了传承,还需要创新。

首先是案件和动机,这是推理小说的根本,传统的英式推理小说,案件往往并不复杂,也很少牵扯到连环杀人事件,毕竟要维持“舒适推理”的气质,连环杀人带来的是紧张、刺激,绝不允许侦探悠闲地与嫌疑人闲话家常。而在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中,案件的数量被提高到了舒适推理的极限,这些案件表里交织,彼此影响,侦探团的作用也在此得到体现。一个人要面对这么多案件,确实捉襟见肘,但是四个人分担,终归还是可以保持优雅的。数量的增加也并不单纯是凑字数,这些案件最终会汇聚到一起,和侦探团、养老院都密不可分,成为严密的整体,从这一点上看,这本书的布局难度要远超大部分传统英式推理。

另外是作中作的加入,有意思的是,作中作并不是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对现代英式推理的独有解法,同样近些年大热的安东尼·霍洛维茨在《喜鹊谋杀案》、《猫头鹰谋杀案》中也采用了作中作的形式,如果跳出题材限制,电影《利刃出鞘》也有作中作的部分。

上帝视角和主观视角的穿插描写,除了可以增加多一重悬念外,更重要的是,它代表的是现代悬疑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,在与传统英式推理结合后,形成的新鲜血液。

英式推理的再度流行,是复古,还是新潮?

英伦范儿特别正的英式推理,同时不乏现代娱乐小说写作技巧,主题、人物、案件、诡计都在水准之上,没有一处短板。

——这是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给我们的答案:只有新的加好的,才能被称之为复古。不然,新只是新,好,也只是“古”。

当然,时代变化永远超过人们想象,就在几年前,大家还在追求“高效率”、“短视频”,如今,“慢”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。

也许,像《周四推理俱乐部》这样的书看上去比较厚,又是非现代节奏的故事,但是它就像如今流行的慢综艺一样,在某一个周末的午后,放松心情,泡一壶茶,好好地、耐心地、舒适地阅读。

读书不是任务,也不是目标,你可以一口气看完,当然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放下。

这种舒适自如,就是英式推理永远不会过时的秘密。

撰文/陆烨华

编辑/李永博 青青子

校对/王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