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胡铭:我看改稿会
点击上方“同步悦读“免费订阅
力匕
漫 谈
我看改稿会
■胡 铭
《同步悦读》又出新招,打造了一个栏目改稿会。刚出炉,便一片火爆。
好文章,其实一定程度上不是写成的,而是改成的。这个改,在于自己,也在于他人。一遍一遍地修改加工,就像磨刀的过程,即便看得不明显,却与锃亮越来越近了。
有人说,写完文章却不知怎么修改,一两稿之后就改不动了,这很正常,主要是囿于自身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,还有,不敢也舍不得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,以至于文章改得越来越长。当然了,文质的高低与字数的长短是没有根本联系的,关键是不拖沓冗长即可。修改文章不必赶时间,最好放下来搁置一边,直到对内容有点淡忘了,才拿出来再度斟酌,或许原先的思路会更加清晰,自我检视的效果会更加明显,动起笔来自然游刃有余。少一些粉饰,多一些内涵,这也是我们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所必须追崇的。
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这句话一点不假,生活中如此,文学中亦如此。任何文字都是心迹的显现,作者把自己真正地摆进去,才能使文章鲜活。而读者是站在不同的角度,并以不同的思维去审视作品,尽管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百种千种,但至少这个过程是美妙的。在每一件作品面前,都会有不一样的声音,如果机械地单一,文学还会有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吗?
文学不是一个人的事。我曾以此为题写过两篇文章,这里不作赘述。只是强调一下,作者与读者是两个单独的群体,却又不可分割,甚至相融相交,只有在这种情境之下,我们的精神层面才能提升,内心格局才能打得开。听不进他人建议的人,注定是孤独的,因为他有着厚厚的思想栅栏,与外界格格不入,即使是站在了山峰高处,也只能做些让自己得意的事情。
啰嗦一通,归纳起来仅一点,那就是,改稿是一种心态,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。
还是回到我们的改稿会吧。之所以推出此栏目,是鉴于同步平台的现状和前景来考虑的,同步作者两千余人,读者达十几万人,有著名作家、知名写作者,更有广大文学爱好者,作品档次也是有高有低,但有一个共同点,所有人都在为同步的文学繁荣而凝心聚力。从近期几篇改稿会文章来看,读者的留言已大大突破了往日的模式,不再是一味的表扬、鼓励或吹捧,而是就文章的点线面分别展开讨论,各抒己见,大家的态度是诚恳的,挑刺不带恶意。顺便说一下,改稿会之外的作品,我们照样可以借鉴此举,只是要把握好留言的火候,目的是文友们相扶前行。
既然是改稿,大家就以读者的身份理性对待,反复阅读,提出建议和意见,这些人的热情付出,营造了良好氛围,可钦可佩。值得一提的是,张能泉、书忘带、胡金生、苏黎、薛玉玉、叶静、荷叶田田等老师多次留言,客观评述,中肯恰当。于作者而言,这是一次难得的受益机会,不少人非常珍惜,纷纷投稿,接受一次检验和洗礼,我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能走进这块园地。
读者对文章的把脉,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,有的针对创作意图,有的针对写作方法,还有的侧重于语言的表达和字词的斟酌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总之皆是认真、谨慎的。纵观这些评价,绝大部分是正确的,至于接受或不接受另当别论,少许的属于个人的不同见解,无可非议,思维和文字本来就是在商榷之中不断成熟起来的。
撰写此文时,已先后推出了六篇,我一一拜读,总体感觉非常好,不过还是借此简述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:
第一篇是吴婷的《夕阳盖不住白发》,文章以婆婆的叙述为主线,勾勒了大哥的经历和不幸,婆婆如此唠叨,是想在记忆中再次触碰大哥的影子,怆然之情凸显。我以为,这种写法倒是可以的,但难度不小,如何从缺少起伏的言语中窥探出心灵的波澜,是个重点,需要足够的文字驾驭能力。
第二篇是吴云雪的《大姐》,一生坎坷的大姐备受家人关注,走进笔下,许是作者一种悲悯和希冀的复杂情愫。写人物,不外乎形象和细节,精准到位的几句话,就能让人物立到读者面前,细节重在动作,以此刻画其内心,而有别于他人。一生漫长,这过程写是写不完的,当有所取舍,不必面面俱到。
第三篇是杨根秀的《姐姐》,同样又是写人的文章,字里行间充盈着温暖,即便是泪水,也是甜甜的。不同的年代,不同的氛围,要有不同的表现手法,姐姐的悲喜哀乐,展示得不够具体,有时候打动人的往往就是一句话、一个表情或一个眼神。该挑起家里的担子本是个亮点,可适当延伸到以后的行为上。
第四篇是张晨越的《小镇的夏天》,小景小议,不乏人之惬意,清新、朴实的文字拉近了读者与小镇的距离。时间有了,空间有了,但契合度不够,个别描写也是点到为止,内容稍嫌单薄,没有将人很好地融入。另,读完后看作者简介,我顿生敬意,在此深深地祝福。
第五篇是林波的《柳絮》,少年阿絮过早地步入社会,她的隐忍与转身,寓意着苍凉的人生变化。该小说的文字尚佳,铺垫有余,反转不足,使得一些刻意渲染的情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,此文时间线较长,当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相映衬。文章的结尾让作者和读者都舒了一口气,但处理得有些突兀。
第六篇是王慧梅的《你要成为你自己》,暂不论其体裁,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。成为你自己,乃作者对自己及女儿说的,也可以理解为对广大读者说的。文章富有哲理,思辨性强,但还是缺乏相关事例作为支撑,我丝毫不怀疑此观点的准确性,倘若入理不细,易陷说教的藩篱。
改稿会在继续,我们的讨论也不会停歇,善意的主旋律终究是永恒的。
今天的改稿会是个稚嫩的面孔,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,多是听取意见的过程,我姑且定位于改稿的前一部分,那么后一部分则是作者的汲取与完善阶段,更对以后的写作有所受益。
改稿会上会啦
文无完文,见仁见智。
从即日起特别推出改稿会专栏,意在进一步引导广大读者多写擅写建设性、指导性和批评性意见与建议,以留言的方式呈现,为文字把脉问诊开出良药。言为心声,真知灼见。
本专栏,不定期推出,每期一篇,为作者自愿投稿,原创首发。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参与,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并留下您宝贵的建议。我们将择优精选。
发现问题,不仅是一种能力,也是对写作和笔力的一种精进!
特别是,作者根据改稿的优质意见和建议,对作品进行深度修缮和打磨,提高纸媒的发稿率。
改稿会已经开始了,您是否勇于拿出自己的稿件来,接受更多读者的检阅!
作品展读——
胡铭:第一次写信与第一次抽烟
胡铭:文物不说话|原载《安庆日报》
文学不是一个人的事
胡铭:百字百相
胡铭:父亲的小粮|副刊文章
胡铭:今年80,明年81
胡铭:一场雪|原载《安庆晚报》
胡铭:遇见小蜗牛
胡铭:我的除夕和初一
胡铭:三次微笑 (外一篇)
胡铭:挡道
胡铭:在走进文化名城安庆笔会上的致辞
胡铭:代写明信片
胡铭:黄花随处亦精神
胡铭:湖上品茶
胡铭:江边的冬(原载《作家天地》)
胡铭:逛街小记
胡铭:新年礼物
微小说|胡铭:贾先生
胡铭:缘
胡铭:古城的记载
胡铭:照相
胡铭:以江为伴(原载《作家天地》)
胡铭:面对江水
胡铭:座位
胡铭:转身
胡铭:留个席位给兄弟
胡铭:六户人家
胡铭:同步的批评之批评
胡铭:倾听一种声音
胡铭:鸣斗亦趣
【动态】孙仁寿、胡铭、杨平、吴利民作品分别被《人民日报》《辽河》《作家天地》刊载
胡铭:我来说说他们
胡铭:江东行 同步情
胡铭:难忘鸽眼
胡铭:老书箱
胡铭:疯癫下的笔墨
胡铭:那带涩的风景
胡铭:我与同步
胡铭:游刃方寸见神韵
胡铭:永远的文博情怀
胡铭:圆梦中的兄弟
胡铭:希冀之痛
胡铭:一份报纸,三代情缘
胡铭:大师印象 (三)
胡铭:大师印象 (三)
胡铭:嵌在检徽里的情怀
胡铭:父亲为两位巨匠治印
胡铭:鱼乐鱼情
【荐读】胡铭|正脉传承又一翼
【荐读】胡铭|大师印象(二)
【荐读】胡铭|相濡以沫风雨度 (外一篇)
【美文】胡铭|醉山野听雨
胡铭:最后时光及其延伸
胡铭:我又想起了诗
【精品原创】胡铭|走进沙坡头
【暖文】胡铭|点点的宣告
【暖文】胡铭|点点,快回家吧
胡铭:意境下的鲜活
胡铭:从一件书画拍卖品说起
《绿潮》第122期|胡铭:峡谷内外
胡铭:望壶口
胡铭:另一片天地
胡铭:旅途囧趣
延伸阅读——
征稿: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
《军绿》面向全国征稿
关于同步
年终盘点:2020纸媒发表一览
年终盘点:2019我最满意的作品
年终盘点:2019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
年终盘点: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(关于微刊)
在这一千八百多个日子里
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
我们,这一年
致读者
新春致同步
同步悦读首届全国文学大赛评选结果
特别关注——《军绿》投稿指南(点击下方阅读)
《军绿》面向全国征稿
《菁菁校园》面向全国征稿
作者简介
胡 铭
笔名鹄鸣,《同步悦读》签约作家。少时喜文字把玩,后搁浅二十余载,近年重拾。舒心即好!
《同步悦读》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。每日更新,主推原创,分享精品;不唯纯文学,只重悦读性;读好文字,听好声音,欣赏有魅力的音乐。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,发表在同步的作品,除微刊阅读外,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。
©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需授权,有关配图来源网络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公众号联系
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
不厚名家 不薄新人
投稿邮箱
tbyd2016@163.com
作品80%赞赏付给作者
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